关注吴大爷二三事,一起共同成长
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
学习思考,寻找自我。
大家好,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,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,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。
1989年,玉溪卷烟厂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,产量突破百万箱,利税超过20亿元,一跃成为全国行业之首。
此时的褚时健已经六十岁,原本可以安稳退休,却选择了一条更“反人性”的道路:
把企业管理,从靠自己一个“强人”,变成靠一整套能自我运转的“强制度”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?
因为他看得远。
一个企业能靠强人走几年,但如果制度不跟上,那就是纸牌屋。
你不在那一天,所有人的士气、效率、规范、标准,也会一夜垮掉。
所以褚时健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最“无声”的一次革命:把管理这件事,变得像机械一样稳定可靠。
展开剩余88%一、“制度管理”不是口号,是一项超硬核的工程
很多企业喊“流程化、制度化”,但喊归喊,执行时大多走样。
褚时健却不是喊,他是那种“你看着我一条条定出来,还一条条执行到底”的人。
他做了一件当时在国企系统都被认为“太极限”的事,定员定额。
什么意思?
就是把企业内部所有生产要素,人力、物料、设备、工时、能耗,全都量化、分解、分析,最终确定一个最小资源投入对应最大产出的标准模型。
比如,原来一箱烟要用50公斤烟叶,制度推行后降到47公斤,最后又降到38公斤。
每减少一公斤,就是直接利润提升,而且是可复制的。
有意思的是,这套制度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“救活”了很多“废物”。
老旧机器原本差点被淘汰,结果在制度管理下,效率居然提升了50%。
节约,也是生产力。
这句话,在褚时健那里不是金句,而是可量化的企业实践。
二、褚时健式激励:罚10元可以,但一定配上奖30元
制度很冷,但人心是热的。
褚时健深知这一点,所以他的管理哲学,是“冷制度+热激励”。
他不搞一刀切的惩罚,而是深谙心理学:人对损失的痛感,远远大于对收益的满足。
于是他制定一条不成文的奖惩原则:
如果你因为工作失误被罚10元,那么只要表现好,我会找个理由奖励你30元。
看似简单,其实极具管理智慧。
一方面,惩罚有力度,有威慑力;
另一方面,员工不会长期沉浸在“受罚”的羞辱感中;
更重要的是,给予他们逆转命运的机会。
这才是让一个庞大组织长时间保持正向能量的秘密。
三、利润领先5~10倍,靠的不是“快”,而是“稳”
到了1993年,玉溪卷烟厂的人均利税达到了224万元,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5-10倍。
注意,这是“人均利税”,不是产量。
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价值输出都远超平均线。
这不是靠一时爆发力,而是靠长时间、稳步的制度迭代+执行。
褚时健不止一次强调:
“不问问成本多少,利润多少,最后市场会把它灭掉。”
他不是反对理想主义,而是知道理想也得靠现金流撑着走。
他说得朴实但真实:高投入才可能有高产出。
成本控制,是质量的基础,也是利润的保证。
这也提醒了无数创业者——做企业不是靠感觉,是靠数字。
四、“品牌不是情怀,是质量的高地”
有一次,褚时健问工人:
“消费者为什么爱名牌?”
有人说广告,有人说包装,有人说情怀。
他摇摇头,说:
“因为质量好。名牌,是质量高高在上。”
这是他对于品牌最本质的理解。
而玉溪卷烟厂,正是凭借着一丝不苟的质量管控、近乎偏执的规范制度,才把自己做成了中国烟草界的“白马股”。
当然,如今的品牌已经远不止于质量,加了社交属性、场景消费、情感连接。
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,品牌只是空中楼阁。
今天的消费者也许会被故事吸引一次,但他们留不留得下,还是看你真本事。
五、人事管理的关键:你行,你自然能带动别人行
在玉溪厂担任技术员的邱建康,有一句评价特别精辟:
“一个企业家要具备两种能力:一是引导自己,二是帮助他人。褚时健这两点都做到了。”
这句话看似简单,实则道破管理者的修炼本质。
你想服人,先要自己站得住脚。
你想管人,先要自己干得出来成绩。
不是靠头衔、不是靠威风,而是靠能力与坚持。
褚时健在管理中最有说服力的部分,不是训话的气势,而是他自己在业务细节中也能和一线员工“对标”。
当他自己都亲自扛过机器维修,连锅炉都能带人三天修好,那些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车间主任们,也就真正心服口服了。
六、“搞好制度管理”背后的隐性成本:自我约束与长期主义
很多企业主羡慕褚时健,但真要学他这套“制度治厂”,99%的人会打退堂鼓。
为什么?
因为制度管理看起来是让别人规范,实际上是对自己极度的约束与自律:
l你要对每一个环节的数据负责;
l你要耐心地推动全员学习规范;
l你要不断优化细节,而不是只想着“爆点”;
l你要舍得分利,而不是独享功劳;
l更难的是,你要持之以恒,很多年不放弃。
这不是管理,这是修行。
正如他所说的,“现代企业摈弃强人,制度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好武器。”
但要打造这个武器,靠的不是热血,而是极致的理性、长期的投入与精细的算计。
结语:高投入,才有高产出;高自律,才有高自由
今天很多人讲“降本增效”,但大多数是为了短期报表数字好看,砍预算、砍人工、砍福利……
褚时健不是这样。
他理解的“成本控制”,不是砍,而是用更少的成本,做出更好的质量,用更科学的管理,让每一个人更高效地产出。
这才是真正的经营者思维。
无论是种橙子,还是种工厂,他的哲学都是一句话:
凡是想要结果的人,必须舍得投入。
身体也是,工作也是,事业更是。
发布于:福建省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.哈尔滨配资公司.炒股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